2010-10-22 │滞胀也许在眼前
阅读:1469 | 分类:自己的
文/一语成谶(扬州)
这不是耸人听闻。中国经济处于危险境地,2011年发生滞胀的可能性快速增大。
什么是“滞胀”?简而言之,就是在经济增速下降甚至停滞衰退、出现高失业率的同时,又出现高通货膨胀率、物价快速上涨的现象。
目前的通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几年,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在以4万亿为标志的“政府之手”的作用下,在土地财政的强大支撑之下,中国经济保持了既定的增速,避免了经济下滑、失业剧增带来的风险。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对土地财政的深度依赖,中国经济发生滞胀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从理论上讲,凯恩斯坚信,高失业率和高通货率不可能同方向发生。凯恩斯曾迷信并过分放大政府主导投资的作用,成就了风靡一时的“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出现时,只要通过政府行为推动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投资,就能够有效地规避经济下滑和大规模失业的风险。但事实上,不少国家已经品尝到了“滞胀”的苦涩。日本在滞胀中失去了十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经历长期的经济停滞之后,还爆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许多网民甚至专家把中国经济出现的种种危机片面地归咎于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认定中国房地产业是罪恶的渊薮,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要知道,中国经济现实的危机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原因有多个方面:
根源之一,制度体系不配套。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制度层面的建设和配套无法有效跟进, “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逐步走入死胡同。公有制下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其实是被阉割了的残缺的市场经济,不要奢望一个“阉人”能够行使“正常人”的功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一个无法用市场规律来有效调节的经济体,其融入世界的难度可想而知,其风险也可想而知。
根源之二,威权资本主义化。国家垄断集团、利益集团把持和垄断着国民经济的命脉,除了“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外,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民族工业。没有能够在世界市场体系中立足的企业,中国注定失去在国际市场中的持续竞争力,除了倾销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低质低价商品外,中国的外贸乏善可陈。而中国的威权资本主义化缚绊了民族工业体系健康成长的步伐,这成为中国经济深重的隐忧!
根源之三,缺乏可靠的资本市场。民间资本几乎没有可靠的再投入通道。在威权资本主义背景下,能够轻松获得利润的行业绝大多数都掌握在国有公司和利益集团手中,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根本无法进入。在通胀之中,普通老百姓无法让手中的艰辛积累得到保值。这就必然导致,当聪明的“中国犹太人”发现可以通过炒作房产理财时,全国人民立即趋之若鹜。最可怕的是,有资料称中国半数以上企业都或多或少从主业中抽剥资金进入房地产业。当实体经济被漠视,而投机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态,中国经济掉头向下似乎顺理成章,这样的后果不堪设想。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民间资本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稳定可靠的保值增值,即使国家打压了房市,其他被民间资本选中的炒作题材也会层出不穷。
根源之四,资本人才的空洞化。由于缺少对未来政策的稳定预期,由于部分资本背负原罪的包袱,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日趋成熟,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波一波的移民潮。在中国首富黄光裕下狱、媒体对通过房产投资理财阶层和中高收入阶层喊打喊杀的浓厚氛围之中,逃离中国正蓄势成潮。在中国积累的资本,在中国接受最优质教育的人群,纷纷转投国外。通过各类手段转移境外的资金,其数额甚至大于每年劳心竭力所招引的外资;而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更让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受到最直接的损伤。长此以往,中国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将是中国经济未来趋势的翻版。
在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中,中国在跌跌爬爬中侥幸脱身,但付出的代价相当沉重。目前到了该买单的时候了
一是通胀似乎无法控制。摁下葫芦起来瓢,查得了米粉查不了大蒜,查得了大蒜查不了生姜,查得了农产品查不了工业品,查得了工业品查不了服务类项目……涨价是个一连串事件,8月份全国物价指数(CPI)上涨3.5%,应该说这还是经过修正了的数据!当市场各个环节都在通过涨价维持利润甚至是谋求生存的时候,市场机制以难以维继,政府的影响力也鞭长莫及。
二是人民币升值无法控制。经济危机面前人人自危。日本人要刺激经济,美国人要保持增长,欧洲人要缩减赤字。替罪羊是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于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人人喊打。“带头大哥”美国这次痛下杀手,以往只是通过参众两院发声对中国进行逼迫,最近的手段更是剑指要害、招招锁喉。美国人在中国周边四处点火,印度、日本、东盟有关国家纷纷发难,让中国政府疲于奔命。屈于压力,人民币持续升值、连创新高。就这样,美国人还是不满意,奥巴马高调宣称“人民币必须升值”。这一轮较量中,美国佬的心理价位是人民币升值20%!目前,美国国会正在讨论众议院的一项提案,该提案允许美国以人民币被低估为理由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紧急关税。当年美国逼日元升值的后果研究经济的人应该历历在目吧。人民币大幅升值,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弱化。中央政府在多个场合表示:这会造成中国企业的倒闭潮和职工的下岗潮,会动摇社会的稳定基础。
三是对日经济交往将降至冰点。钓鱼岛问题上的对峙,已经让中日两国关系迅速倒退。虽然船长终于被放回,但是日本首次动用国内法对案件的审理已经触到了中国主权问题的底线,中央政府对日提出了道歉和赔偿的要求。短时期内中日政经关系回温的可能性不太大。中日之间经济的依存度相当高,双方以邻为壑,必然导致两败俱伤。
四是政府主导投资的领域大幅缩小。一方面4万亿刚刚投下,中央政府想再投,就是印钞票也来不及,更何况经济规律毕竟是要尊重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敢拿货币政策开玩笑,奉行凯恩斯主义也是有底线的,老是通过印钞票解决问题,最终会导致货币体系的瘫痪。另一方面,国家周边形势逼人,虽然中国不至于穷兵黩武,但适当加大军备投入,练一练肌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选择。中央财政的张力是有限度的,地方政府近年来已是债台高筑,儿子挥霍无度,老子再自在逍遥是不太现实的。
五是房地产的支撑作用将弱化。按目前对房地产的严控态势,只要继续收紧信贷,所谓“金九银十”注定好景不长。可以断言,没有信贷的支撑,就没有房地产的放量。没有销售的放量,那么房地产开发将陷入“以销定产”的低速增长。放房地产则民怨沸腾,收房地产则财政紧张,这就是房地产开放的“十年之痒”。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外部环境依然严峻,预计伴随滞胀出现的状况有:
1、外贸将受到严重挤压,国内实体经济目前的好势头可能逐步淡出,全国经济成长的速度将会回落;
2、外资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将加快进入,其中投机性资金将占很大比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我国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进而加速通胀;
3、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将处于两难境地,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加深通胀危机,骤然退出刺激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雪上加霜;财税政策2010年四季度的重点是抵制通胀,2011年下半年的重点将会是刺激增长;
4、在滞胀酝酿的过程中,高负债产业门类会造成金融业风险的加速形成,外贸型实体经济的信贷将发生危机;
5、汽车行业的产能这几年上得过快,未来可能会出现产销脱节的情况,因为汽车行业的景气度与经济的景气度密切相关,滞胀情况下汽车行业高投入高负债的危机将很快显现;
6、房地产市场2010年松动的可能性不大,2011年迫于经济下行压力,在下半年有可能选择时机适当松动;
7、股市在近阶段上行的趋势可能进一步持续,一两次利率调整不会对这一趋势产生过大的影响,但随着经济下行趋势的显现,大的回调和盘整将在明年二季度前后出现;
8、中国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难度很大,因为中国与整个西方世界对着干的可能几乎不存在,人民币升值将成为趋势;中国经济将迫不得已地为全球经济危机买单,中国经济的内部危机将以滞胀的形式显现,
9、中国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将成为国家危机的转嫁对象,以房产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等为重点等为重点的税制改革将不得提前列入议事日程。
2010年9月26日初稿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house/1/264539.shtml)
10月20日改定
这不是耸人听闻。中国经济处于危险境地,2011年发生滞胀的可能性快速增大。
什么是“滞胀”?简而言之,就是在经济增速下降甚至停滞衰退、出现高失业率的同时,又出现高通货膨胀率、物价快速上涨的现象。
目前的通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几年,在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在以4万亿为标志的“政府之手”的作用下,在土地财政的强大支撑之下,中国经济保持了既定的增速,避免了经济下滑、失业剧增带来的风险。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对土地财政的深度依赖,中国经济发生滞胀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从理论上讲,凯恩斯坚信,高失业率和高通货率不可能同方向发生。凯恩斯曾迷信并过分放大政府主导投资的作用,成就了风靡一时的“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出现时,只要通过政府行为推动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投资,就能够有效地规避经济下滑和大规模失业的风险。但事实上,不少国家已经品尝到了“滞胀”的苦涩。日本在滞胀中失去了十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经历长期的经济停滞之后,还爆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许多网民甚至专家把中国经济出现的种种危机片面地归咎于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认定中国房地产业是罪恶的渊薮,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要知道,中国经济现实的危机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原因有多个方面:
根源之一,制度体系不配套。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制度层面的建设和配套无法有效跟进, “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逐步走入死胡同。公有制下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其实是被阉割了的残缺的市场经济,不要奢望一个“阉人”能够行使“正常人”的功能。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一个无法用市场规律来有效调节的经济体,其融入世界的难度可想而知,其风险也可想而知。
根源之二,威权资本主义化。国家垄断集团、利益集团把持和垄断着国民经济的命脉,除了“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外,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民族工业。没有能够在世界市场体系中立足的企业,中国注定失去在国际市场中的持续竞争力,除了倾销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低质低价商品外,中国的外贸乏善可陈。而中国的威权资本主义化缚绊了民族工业体系健康成长的步伐,这成为中国经济深重的隐忧!
根源之三,缺乏可靠的资本市场。民间资本几乎没有可靠的再投入通道。在威权资本主义背景下,能够轻松获得利润的行业绝大多数都掌握在国有公司和利益集团手中,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根本无法进入。在通胀之中,普通老百姓无法让手中的艰辛积累得到保值。这就必然导致,当聪明的“中国犹太人”发现可以通过炒作房产理财时,全国人民立即趋之若鹜。最可怕的是,有资料称中国半数以上企业都或多或少从主业中抽剥资金进入房地产业。当实体经济被漠视,而投机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态,中国经济掉头向下似乎顺理成章,这样的后果不堪设想。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民间资本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稳定可靠的保值增值,即使国家打压了房市,其他被民间资本选中的炒作题材也会层出不穷。
根源之四,资本人才的空洞化。由于缺少对未来政策的稳定预期,由于部分资本背负原罪的包袱,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日趋成熟,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波一波的移民潮。在中国首富黄光裕下狱、媒体对通过房产投资理财阶层和中高收入阶层喊打喊杀的浓厚氛围之中,逃离中国正蓄势成潮。在中国积累的资本,在中国接受最优质教育的人群,纷纷转投国外。通过各类手段转移境外的资金,其数额甚至大于每年劳心竭力所招引的外资;而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更让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受到最直接的损伤。长此以往,中国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将是中国经济未来趋势的翻版。
在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中,中国在跌跌爬爬中侥幸脱身,但付出的代价相当沉重。目前到了该买单的时候了
一是通胀似乎无法控制。摁下葫芦起来瓢,查得了米粉查不了大蒜,查得了大蒜查不了生姜,查得了农产品查不了工业品,查得了工业品查不了服务类项目……涨价是个一连串事件,8月份全国物价指数(CPI)上涨3.5%,应该说这还是经过修正了的数据!当市场各个环节都在通过涨价维持利润甚至是谋求生存的时候,市场机制以难以维继,政府的影响力也鞭长莫及。
二是人民币升值无法控制。经济危机面前人人自危。日本人要刺激经济,美国人要保持增长,欧洲人要缩减赤字。替罪羊是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于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人人喊打。“带头大哥”美国这次痛下杀手,以往只是通过参众两院发声对中国进行逼迫,最近的手段更是剑指要害、招招锁喉。美国人在中国周边四处点火,印度、日本、东盟有关国家纷纷发难,让中国政府疲于奔命。屈于压力,人民币持续升值、连创新高。就这样,美国人还是不满意,奥巴马高调宣称“人民币必须升值”。这一轮较量中,美国佬的心理价位是人民币升值20%!目前,美国国会正在讨论众议院的一项提案,该提案允许美国以人民币被低估为理由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紧急关税。当年美国逼日元升值的后果研究经济的人应该历历在目吧。人民币大幅升值,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弱化。中央政府在多个场合表示:这会造成中国企业的倒闭潮和职工的下岗潮,会动摇社会的稳定基础。
三是对日经济交往将降至冰点。钓鱼岛问题上的对峙,已经让中日两国关系迅速倒退。虽然船长终于被放回,但是日本首次动用国内法对案件的审理已经触到了中国主权问题的底线,中央政府对日提出了道歉和赔偿的要求。短时期内中日政经关系回温的可能性不太大。中日之间经济的依存度相当高,双方以邻为壑,必然导致两败俱伤。
四是政府主导投资的领域大幅缩小。一方面4万亿刚刚投下,中央政府想再投,就是印钞票也来不及,更何况经济规律毕竟是要尊重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敢拿货币政策开玩笑,奉行凯恩斯主义也是有底线的,老是通过印钞票解决问题,最终会导致货币体系的瘫痪。另一方面,国家周边形势逼人,虽然中国不至于穷兵黩武,但适当加大军备投入,练一练肌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选择。中央财政的张力是有限度的,地方政府近年来已是债台高筑,儿子挥霍无度,老子再自在逍遥是不太现实的。
五是房地产的支撑作用将弱化。按目前对房地产的严控态势,只要继续收紧信贷,所谓“金九银十”注定好景不长。可以断言,没有信贷的支撑,就没有房地产的放量。没有销售的放量,那么房地产开发将陷入“以销定产”的低速增长。放房地产则民怨沸腾,收房地产则财政紧张,这就是房地产开放的“十年之痒”。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外部环境依然严峻,预计伴随滞胀出现的状况有:
1、外贸将受到严重挤压,国内实体经济目前的好势头可能逐步淡出,全国经济成长的速度将会回落;
2、外资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将加快进入,其中投机性资金将占很大比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我国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进而加速通胀;
3、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将处于两难境地,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加深通胀危机,骤然退出刺激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将雪上加霜;财税政策2010年四季度的重点是抵制通胀,2011年下半年的重点将会是刺激增长;
4、在滞胀酝酿的过程中,高负债产业门类会造成金融业风险的加速形成,外贸型实体经济的信贷将发生危机;
5、汽车行业的产能这几年上得过快,未来可能会出现产销脱节的情况,因为汽车行业的景气度与经济的景气度密切相关,滞胀情况下汽车行业高投入高负债的危机将很快显现;
6、房地产市场2010年松动的可能性不大,2011年迫于经济下行压力,在下半年有可能选择时机适当松动;
7、股市在近阶段上行的趋势可能进一步持续,一两次利率调整不会对这一趋势产生过大的影响,但随着经济下行趋势的显现,大的回调和盘整将在明年二季度前后出现;
8、中国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难度很大,因为中国与整个西方世界对着干的可能几乎不存在,人民币升值将成为趋势;中国经济将迫不得已地为全球经济危机买单,中国经济的内部危机将以滞胀的形式显现,
9、中国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将成为国家危机的转嫁对象,以房产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等为重点等为重点的税制改革将不得提前列入议事日程。
2010年9月26日初稿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house/1/264539.shtml)
10月20日改定